今天,某知名网络平台的医学编辑,转给我一篇《半岛都市报》写蜱虫的文章,希望我再次写一篇文章正确科普下蜱虫这个课题。
文章是半岛都报写的,我看了一遍,就发现了几处错误的地方。今天,第四次写有关蜱虫的文章,希望能够纠正网络上的错误。
蜱虫可以叮咬吸食动物或者人的血液,有时候叮咬了动物的蜱虫,没有吃饱,又会去叮咬人。如果被蜱虫叮咬的动物有一些使人致病的病原体,就可以通过蜱虫的叮咬,把病原体传播给人。蜱虫叮咬人体致人体感染传染病,必须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这些致病微生物在动物身上可以生存,在人体可以致病。蜱虫叮咬后,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会留在皮肤内,口器是异物,同时可能会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口器残留皮肤内使得局部皮肤发炎。没有异物就不会有感染。残留口器内的致病微生物,由于口器的存在,免疫细胞不容易到达和攻击,成为致病微生物繁殖的大本营,这就造成日后容易发生致命的传染病。我们知道,少量的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会被人体的免疫细胞所吞噬消灭。一旦人体内有了异物,由于异物没有血液供应,免疫细胞就不容易到达,所以异物会成为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庇护所。因此,如果有蜱虫的口器残留在人体皮肤内,口器作为异物,原本就有致病微生物,这些病原体就会在口器上大量繁殖,培养出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所以,有异物的伤口会反复发炎。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如果口器内刚刚好有致病微生物,那么致病微生物会在口器内大量繁殖,就会使人得病。如果及时正确取出皮肤上叮咬的蜱虫,如果没有在皮肤上残留口器,一般不会导致感染各种传染病。因为少量的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会被人体的免疫细胞所吞噬消灭。也就是说及时取出蜱虫和蜱虫在人体皮肤上的口器,是预防感染疾病的关键。每年因为蜱虫叮咬和不科学的取蜱虫,会导致不少人病死或者致残,所以,今天山猫再次来写这个文章。3天前,我老家的一个卫生院院长,在晚上10点左右,问我蜱虫的处理。蜱虫叮咬在病人的脚趾缝里。
在我告诉他正确取出的办法前,他已经打了麻药取出来了。当然,这是错误的方法。
错误的方法,来自2015年,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纪录片,叫做《致命蜱虫》。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网上找来看看。
央视节目里面,介绍了取出蜱虫,不能自己动手,需要到医院里麻醉下取出来。在医院里,给蜱虫叮咬的皮肤打局部麻药去蜱虫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给蜱虫叮咬的地方打麻药,不仅仅没有必要,还容易导致局部皮肤感染扩散。上面的图片,是杭州的一位小女孩在2016年4月15日被蜱虫叮咬。2016年4月15日晚,浙江大学某附属医院眼科医生在一个眼科医生群里求助,图中这位小女孩外眦部叮了只蜱虫,该如何取出?他们许多人看过央视的《致命蜱虫》(该视频还在网上挂着,误导人),因此,眼科医生们讨论后,给孩子全麻下取出了这只蜱虫。次日某眼科主任问我,我才知此事,促使我首次写下此文。鉴于目前各种媒体上宣传的各种取出蜱虫的方法并不科学,我希望能够写一篇文章来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德国医生们对蜱虫叮咬人的研究比较透彻,病例也比较多,他们还做出了专门的夹子取出蜱虫。我多次亲自到农村找牛和羊以及狗身上的蜱虫,在放大镜下解剖蜱虫。
蜱虫示意图中,黑色的是头部,比较硬,黄色部分是腹部,腹部和口器之间,连接不牢,容易被人扯断。蜱虫的头部是黑色部分,这个部分比较牢。我们取出叮咬在皮肤上的蜱虫时,要夹住这个部位,那么蜱虫的头部就不会断在皮肤内了。
上面是蜱虫头部垂唇的解剖结构图。它是一个刚性的结构。这种刚性的结构和鱼钩上的倒钩是一样的。蜱虫这种刚性结构,使得它可以牢牢地钩在人体和动物的皮肤上。它不会因为麻醉而松开,甚至蜱虫死了,你就是把它肚子扯下来,也不会影响这个部分的倒钩的附着力。也就是说,央视播放的《致命蜱虫》里面,介绍打局部麻醉可以麻醉蜱虫从而使得蜱虫松口的说法,完全是央视工作人员的想象。
蜱虫爬到人身上后,使用两个螫角进行探测并扎入皮肤。接着,通过反复收回和扩展螫角,蜱虫会在人皮肤中埋下垂唇这个硬的倒钩结构。一旦完全嵌入皮肤,蜱虫就会通过将螫角和垂唇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管道吸血。
蜱虫吃饱所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吃饱了以后,蜱虫才会离开人体。所以,叮咬在人体上的蜱虫,都是活的。为了不会被人发现,蜱虫的唾液含有一些物质,可以使得皮肤伤口处血液不会凝固,抑制皮肤肿胀、瘙痒,并使伤口局部麻木。
因为蜱虫的垂唇是一个刚性结构,这种刚性的结构和鱼钩上的倒钩是一样的。它可以牢牢地钩在人体和动物的皮肤上。它不会因为麻醉而松开,甚至蜱虫死了,也不会影响这个部分的倒钩的附着力。
央视节目《致命蜱虫》中所说在人体的皮肤上局部麻醉再取出蜱虫的做法并不准确。蜱虫叮咬会使得一部分细菌侵入皮肤,会使得局部皮肤有炎症。从医学原则上来说,在已经有炎症的皮肤上打麻醉,不但麻醉不了蜱虫,还可能导致皮肤局部的炎症扩散。切记网上流传和央视节目介绍的的各种麻醉或者使得蜱虫昏迷后再取出蜱虫的办法大多不靠谱。我们前面说了,取出蜱虫在人体皮肤上的口器,是预防感染疾病的关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知道了,取出蜱虫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2、在取蜱虫的时候不要挤压蜱虫的吸过血的体腹部,避免血液被挤压回伤口,因为那些被吸食的血液里才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正确的取出蜱虫的办法是用器械,国外,特别是德国有专门的取出蜱虫的镊子。我粗粗看了下,有8种工具。我刚刚经过了解,发现万能的淘宝上又可以买到了一种蜱虫夹,就是下面图片里的东西。
国外专用的取出蜱虫的镊子,特点是头部比较细,有弯曲。图片来自德国医生的文章。国外专用的取出蜱虫的镊子,特点是头部比较细,有弯曲。
我们也可以用普通的镊子来代替。关键是镊子要夹住蜱虫头部,不挤压腹部。
德国医生比较严谨,他们为了取出蜱虫,还专门制作了各种工具,由于我国目前能够买到的或者找到的,就是这种尖头的镊子,我就介绍了这种用弯尖头镊子取出蜱虫的过程。这种取法的关键是:首先准确地夹住头部,也就是第一张解剖图的黑色部分,这个头部就可以完整地拉出来,拉的时候,可以转动一下。其次是不要挤压吸血的体部位,不能让已经吸食到蜱虫体内的血液因为挤压而倒流到伤口内。
上面是我处理的病人,我科里的年轻医生没见过这个玩意,一开始还问我,这个难道是什么肿瘤?这个蜱虫已经吸食了很多血,蜱虫已经膨大了很多,我们病房里没有尖头的弯曲夹子,为了准确地夹住头部而不挤压,怎么办?怎么办?我先消毒局部皮肤,再用烟头烫虫体。烟头接触虫体的一刹那,虫体就“啪”的一声破了,血液流了出来,蜱虫的头部就清晰可见了。我再用碘伏消毒一下,可以用镊子准确地夹住头部取出口器,而且不会把血液挤入伤口内。
烫破蜱虫后,由于压力的关系,蜱虫体内的血液不会倒流入人体皮肤内。取出了口器,我们不用担心腹部的血液破出后污染伤口,因为马上要用碘伏消毒清洗后拔出口器,取出口器后还要用碘伏消毒伤口。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要准确取出叮咬在皮肤上的蜱虫,可以用镊子,眉毛夹等工具夹住蜱虫的头部而拔出,当然也可以利用我们的长指甲,假如你的指甲比较长的话。当然,为了防止蜱虫体内吸食到的血液因为挤压而倒流入伤口,对于吸食了不少血液的蜱虫,可以用烟头烫破后再拉出来。为了避免腹部流出的血液污染伤口,需要虫体破裂后立即用碘伏或者其他消毒液消毒。
叮咬在鼓膜或者外耳道等特殊部位的蜱虫,也用这种办法取出。
同样的道理,任何动物的皮肤皮肤上,如果有蜱虫,都可以这样处理。写完了如何取出蜱虫,我就拿《半岛都市报》写的文章,作为反面教材,来谈谈他们的做法,错误在哪里?
上面是半岛都市报写的文章的截图,首先叮咬在人皮肤上的蜱虫肯定是活的,其次,蜱虫不是抹上花生油或者酒精就能够窒息的。记者先生啊,你以为蜱虫是人啊,闭住口鼻几分钟就会窒息而死?我们在农村里可以观察到,叮咬在水牛耳朵上的蜱虫,就算水牛泡在池塘里一整天,牛身上那些蜱虫还活得好好的呢。
在蜱虫上摸点花生油或者酒精就能淹死它,你想得美!
上面是半岛都市报的文章截图,记者叫大家尽量不要自行用镊子拔除!
大家都知道了错在上面地方了吗?
最正确的取出蜱虫的办法,半岛都市报的记者叫大家不要去做!
及时完整取出叮咬在皮肤上的蜱虫,至少可以减少人体感染传染病的机会。
由于蜱虫可能携带的致病微生物种类众多,你不知道实际携带致病微生物是什么,所以无论抗细菌治疗还是抗病毒治疗来预防这些可能发生的疾病,都不可取。我们只要处理好局部的伤口就可以了。真的如果发病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到真的发病,再处理吧。但是在流行森林脑炎的地方,比如我国的东北,发现被蜱虫叮咬后,我建议还是要打森林脑炎疫苗。尽管森林脑炎的发病率只有万分之一。
发现被蜱虫叮咬后一段时间,比如半个月内,出现发烧头痛等不舒服,去看医生的时候,要告诉医生自己曾经被蜱虫叮咬过,那是很重要的病史,可以帮助医生想到这些蜱虫传播的疾病的可能。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里,因此野外活动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花露水和香水等,让蜱虫找不到你的人肉味道。尽量避免在野外草丛里长时间坐卧。要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和裤子,尽量把露在外面的皮肤减少到最少。浅色衣服容易发现蜱虫爬在上面。蜱虫常会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在野外要及时查找上面这些地方,看看有没有蜱虫。如果你养狗,你家狗狗又喜欢钻草丛中去,那么你要在它回家前检查它的全身,看看有没有蜱虫在爬。有的话,就干掉它。因为这些蜱虫如果还没有开始吸血,还是有可能从狗身上跳到你身上的哦。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取出蜱虫,压制住目前流传在网上的各种不正确的取蜱虫方法。